離散制造企業智能生產管控解決方案
2018-11-02 10:37:52
次
一、項目背景
中國航發某廠是以研制生產輕型航空動力、航空機械傳動系統等產品為主的航空制造企業。一方面,該廠承擔著上百個型號項目的研制和批產任務,生產瓶頸不斷增加;另一方面,企業生產相關的業務系統陸續投入運行后,每天產生海量生產數據,但企業生產管控仍采用傳統的管控模式,依靠人力生產調度指揮,生產管理人員無法迅速獲得有價值的信息支撐決策。
因此,該廠亟需借助信息化和數理統計方法助力公司的生產決策和控制。生產管控平臺可以實現生產信息的縱向貫通和橫向整合,實現從生產準備到交付以及產品維修等全流程業務管控,在管控力度上將從生產指揮部門向車間、班組延伸,實現生產管控的分級精細化管控。
二、問題與挑戰
- 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之后,離散制造業面臨著諸多問題,如生產成本高、產品研發周期縮短、柔性化生產要求提高等。
- 企業生產相關的業務系統投入運行后,每天產生海量數據,但生產作業會等會議材料依靠手工統計,管理人員無法快速找到有價值的信息。
- 企業投入運行的業務系統(如:ERP、MES等)只實現了所轄業務域的生產管理,但對生產狀況展示的維度不全面、分析不徹底。
- 生產異常處理、作業會督辦執行等采用線下方式,執行效率低、執行過程不透明,對執行的現狀和整體狀況缺少即時統計和分析。
- 生產管理信息化需求響應周期較長,生產管理人員深度數據分析只能等待信息化人員或廠商提供支撐,缺少自主性。
三、解決方案
“數字孿生實現生產數字化,并超越自動化和集成,開展預測性分析”,基于實時生產和庫存數據的先進計劃和排產,盡可能節省成本,提高精確性;分析可優化庫存,并自動提醒補充庫存等。
生產計劃分類分級管理
- 從需求源頭將批產、科研、修排、備件等需求來源進行分類管理,制訂不同的需求類型,利用訂單溯源,明確每張訂單的服務對象,實現計劃的可追溯性。
- 建立產品關鍵路徑分析模型,識別BOM中的計劃瓶頸,重點進行管控。
以訂單為基礎的生產能力管理和訂單進程監控
- 生產管控平臺通過監控訂單狀態的變化跟蹤訂單執行過程,實現訂單全流程跟蹤管理和端到端的業務流程整合。
- 生產管控平臺通過訂單執行情況,評估各生產單位未來的訂單承接能力和設備負載能力并結合歷史數據,預估任務完成情況。
- 生產控制部門通過訂單整體情況對生產進行監控,通過訂單的微觀異常進行生產干預。
異常管理的分類化和期量化
- 生產計劃異常主要是對生產計劃執行情況的異常控制及處理。
- 生產控制異常主要是對生產控制過程中出現的設備、技術、質量和人員等異常的反饋。
- 訂單異常主要是生產訂單和計劃訂單的過量生產、延期投入及到期未產出等情況的處理流程。
- 生產成本告警主要針對當前生產的流通率及存貨積壓情況,制訂各類型發動機的成本告警機制。
四、項目成果
“系統自上線后獲得了我公司各級領導,特別是中國航發集團領導的高度認可和支持。該系統已成為我公司對外交流的窗口,受到行業兄弟單位的關注和好評。”—生產管理部部長
五、相關案例
中國航發某廠生產管控項目
中國航發某廠智能車間項目
中國航發某廠車間管控項目
中船重工某廠生產管控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