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網專訪美林數據董事長程宏亮:人工智能未來已來 西安正在擁抱這個機遇
2018-08-04 09:41:00
次
近年來,人臉識別、無人駕駛、指紋識別、醫療影像輔助診斷和機器翻譯等大量人工智能產品涌現,方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為這個時代增加了許多的“科技色彩”。這些變化的背后,是AI技術的快速發展。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人工智能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為69.3億元,同比增長42.7%;2016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95.6億元,同比增長37.9%。預計到2022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規模將達到335.6億元。
人工智能發展迅速的同時,我國越來越多的創新企業也參與到了人工智能和語音技術產業之中。今年5月28日,西安高新區與科大訊飛簽署項目合作協議,再加上之前已經簽約的騰訊、阿里等,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齊聚西安的態勢已顯。就此,鳳凰網陜西《行業觀察》欄目對話中國大數據領域十大領軍人物、美林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林數據”)董事長程宏亮,詳解我國人工智能行業現狀及未來應用場景。
美林數據董事長程宏亮
鳳凰網陜西:您對當前國內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環境作何評價?如何看待西安在大數據+人工智能領域的發展現狀和前景?
程宏亮:就國內目前來說,AI、大數據已有20多年的歷史,一直在發展迭代,但是機遇還未到來,目前AI還處在初期階段。總體來說,人工智能的爆發醞釀已久,即將迎來爆發前夜,這是一個很重要的時機。目前國內很多基礎技術如信息采集、傳感器等已經成熟,計算技術、模型技術、制造技術等也有了一定水平,再加上互聯網的發展,各項技術產生了深度的融合。
西安正在擁抱、迎接這個機遇。由于房價、限購、生態等原因,以及目前大型企業開始在全國分散入駐,過去的經濟、政治中心所擁有的資源可能會被重新定義。目前西安已積極引進了與人工智能相關的阿里、華為、科大訊飛、京東、盒馬等一系列大企業,也印證了機遇正在來臨。處于這一節點,西安政府和企業都必須務實,不能急躁,必須專注于在行業中發展AI,而不是AI在某個行業的發展。
鳳凰網陜西:人工智能如何與實體經濟進行結合?
程宏亮:大數據是核心技術,要實現人工智能,必須要有大數據來做決策支持。因此,也會產生一些新經濟,比如手機的AI技術、旅游的AI技術。過去的生產行業,人力總會產生誤差,比如富士康,過去市場對產品的質量要求并非十分精準,大量人力生產的產品可以滿足市場,但目前市場對質量要求越來越高,人力的誤差已經不能讓市場滿意,只要改變人們生活的,人們都愿意擁抱,這就是新經濟。西安作為文化旅游大省,可以通過人工智能的應用發展的更好。
鳳凰網陜西:大數據是否給工業提供了標準?
程宏亮:一個標準一定是符合歷史的,但如何讓標準面對未來,必須通過大數據來不斷地迭代。嚴格意義上來講,大數據為工業提供了一種賦能,就是在原有標準上,將其再精確化,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實現對原有標準的更新迭代。產品研發也是如此,在不斷地試驗過程中學習更新,標準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地細化,它是在標準基礎上賦能、提升、迭代的一個過程。
作為國內大數據領域領軍企業,美林數據已獲大量榮譽
鳳凰網陜西:您為何說“現在談AI能否取代人力是沒有意義的”?您認為人工智能未來在工業領域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程宏亮:人工智能的目的不是減人,而是在同等人力的基礎上,把一件事情做得更好,合適的情況下,可以減人。一個企業中不同層次的人對于AI 的理解、態度是不同的。任何新的技術來臨時,人是沒有能力去阻攔的,只能去擁抱。AI 的目的不是取代人,而是完成人無法完成的一些工作。
美林數據智能展廳外的“預見制造”體現了公司的運營理念
鳳凰網陜西:您認為如何實現公司產品的超級智能化?
程宏亮:美林數據專注于工業互聯網和工業大數據,一直希望做一個工業的大腦。要實現這一想法,更多地要利用工業互聯網的思想。要把以龍頭企業為核心的企業樹標桿,為生態鏈上的企業賦能,反過來生態鏈也為標桿企業賦能。例如:微信給用戶帶來了便利,即使少量收取費用也可以接受,反之客戶的使用記錄反饋給微信,給微信產品優化及潛在客戶提供了數據支撐。
為什么叫“超級”?為什么叫工業大革命?過去的人工智能是單向的,現在的超級智能是不斷地反饋迭代。合作的企業,提升產品質量需要共同協作,這就是生態鏈,我們稱之為超級智能或工業大腦,這種服務是迭代的服務,會讓整個產品的質量、性能更貼近使用者內心的想法。
未來的生產,是設計即制造。設計的過程就是制造的過程,設計的核心在于數據的采集,設計的核心在于個性化的設置。
美林數據董事長程宏亮與行業領軍人物合影
鳳凰網陜西:西安目前人工智能很火,但是整個環境略顯浮躁,您怎樣看待?
程宏亮:這是人工智能爆發的時期,浮躁必須要有,重要得是如何引導浮躁,浮躁遲早會被市場所唾棄,只要定義好,浮躁就要為市場服務,能為市場服務的東西就不浮躁。
我的態度是海納百川,重要的是這些東西如何去為實體企業服務,如何通過融合創造出新經濟。簡單地說,不管什么技術,有沒有人買單。市場化之下,有人買單的就不浮躁,沒有人買單的,就是浮躁。這個時代,需要一些浮躁,市場的眼睛是雪亮的。
鳳凰網陜西:美林科技和西交大建立了人才中心,在大數據人才引進和人才儲備方面有什么做法?
程宏亮:對美林來講,人才是非常核心的,因為未來是熱點在哪里,人才在哪里;人才在哪里,產業在哪里;產業在哪里,發展就在哪里。
因此我們非常重視人才,但是人才也是分層次的,有的需要研究型人才,有的需要實用性人才,美林科技兩者都需要,既要研究前瞻的東西,也要搞實用的東西。與學校合作選好人才之后,重要的是如何培養。對于實用型人才來說,美林科技更希望讓學生在上學期間就了解未來所從事行業的需求,針對這類人才,美林科技會提供培訓和互動,這類人才上崗之后也能快速適應。
在人才培養方面,美林科技定義更多的是招聘合作伙伴,現在的年輕人、畢業生,都有很優秀的品質,我們要做的是去挖掘他們的優秀的地方,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讓年輕人覺得美林科技是一個家,是一個發展的平臺,這很重要。為此,公司提出了“崗位總裁”、“產品合伙人”的概念,還有股權激勵等方式調動員工積極性。與學校合作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合作之后,鋪設后續發展的道路。路鋪通了,才能在校招中招攬更多優秀的人才,才能給人才更好的發展通道。
鳳凰網陜西:請您簡單描繪未來大數據+AI的發展藍圖。
程宏亮:一切的一切,核心都是為人服務。離開了人,AI也不存在,智能制造也不存在。十年以后的未來,我不知道,但是我們目前、未來重要的是,中國這個巨大的市場如何通過換道去追趕問題,這就是未來。做好眼前十年內的事情,因為我們要的未來,已經在那里,已經看得到。為什么不說彎道超越,而說換道,因為中國有大量的人,有人的基礎,這就意味著我們的反饋機制、反饋的數量比其他國家多得多,反饋的數量越多,產品迭代,項目迭代就越快。
未來已來。當大家都浮躁的時候,一定要知道如何去往下扎。浮躁,代表方向是對的。羨慕指你擁有發現的能力,嫉妒是你有決心去做一件事,是可以提倡的。我們發現差距,再決心追趕,是一件好的事情。
關于Tempo大數據分析平臺
Tempo大數據分析平臺依托美林數據二十年行業數字化服務經驗,凝聚10多位算法專家,50多位工程師的智慧,歷時八年研究與實踐,打造的一款“大數據分析工具”。我們的使命是幫助企業用戶快速洞察數據價值,增值數據資產,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