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工具怎么選?
2021-01-04 16:53:03
次
隨著數字化的發展,企業的數據量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的趨勢,越來越多的數據讓傳統的數據分析工具,例如EXCEL,變得難以滿足商業需求。于是BI工具成為了企業在商業數據分析中新的選擇。
BI又叫做商務智能,可以將企業中的所有數據進行有效的整合,快速準確地提供報表并提出決策依據,幫助企業做出正確的業務經營決策。
BI工具是好東西,但目前市場上的BI工具種類繁多,特點差異性大。面對市場上五花八門的BI工具,如何才能選擇到盡可能能夠滿足企業需求的BI工具卻是一件讓人犯難的事情。
目前市面上的BI工具大致可分為傳統BI以及敏捷BI。
傳統BI通常指企業內部大而全的統一報表或分析平臺,重在于數據平臺搭建,提供報表服務,以IT為主導,一般面向IT研發人員,多集中在企業的技術部門,通常包含豐富的功能模塊,比較適合于打造一體化的大而全的統一平臺。代表性的BI工具如 IBM的Congos,Oracle的OBIEE等。
傳統BI的前端為靜態類報表,業務人員不能直接調整報表;業務需求變更時,需由技術人員配合變更。在部分場景下,如月度財務會計場景,這類靜態報表在效率和準確性上具有優勢,但在動態業務場景下,靜態報表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企業對數據分析的需求。
傳統BI的特點:
- 部署開發周期較長,需進行整體的架構設計,各個模塊均需進行技術開發。
- 報表較剛性固定,多為固定的周期性的監控類報表或上送特定管理部門的固定格式報表
- 開發新需求耗時長
- IT部門負擔較重
敏捷BI重在于數據分析,以業務分析為主導,面向的是不具備IT背景的業務分析人員。與傳統BI相比更靈活且易于使用,而且一定程度上擺脫對IT部門的大幅度依賴。不同于以往“IT主導的報表模式”,轉而向“業務主導的自助分析模式”。代表性的敏捷BI工具如Salesforce的Tableau、微軟的Power BI、美林數據的TempoBI等。
敏捷BI為業務人員提供探索式分析與自助圖表工具。在已有的數據指標和維度不能夠滿足業務分析的需求,傳統BI往往無能為力;而業務人員使用敏捷BI,可以通過拖拽的方式,自定義新的指標和維度,進行探索式分析。這一過程不需要技術人員長期參與,大大縮短了業務人員與數據之間的距離。在海量存儲和高效查詢的技術支撐下,敏捷BI可以利用自助圖表實時展現自定義指標,從而快速滿足業務需求。
敏捷BI特點:
- 提供便于交互分析可視化界面
- 支持多種數據源,不僅是IT提供的,還包括其他零散的Excel、CSV線下數據源
- 可以承載更多更細的數據,并可快速響應用戶的探索需求
- 可以在內部分享和查看報表
- 可以銜接大數據平臺,具備大數據前端分析展現特性
無論是傳統BI還是敏捷BI都在往智能化BI的方向發展。利用自然語言理解進行自然語句查詢、利用知識圖譜實現業務預警、利用專家系統提供業務咨詢成為商務智能新的發展方向。相比傳統BI,敏捷BI投入成本更低、更加平民化、更加易于操作,可以讓更多的企業客戶能以較低的投入實現專業的數據分析服務,幫助企業用戶快速準確地洞悉數據背后隱藏的商業價值,因此成為了當前BI工具的選擇趨勢。
要選擇合適的BI工具,首先要了解BI工具的特性和特點,使用時能否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關于BI產品特性,主要關注的是這幾個方面:
是否有豐富的數據接入形式
BI工具不僅要有支持如oracle、mysql、達夢等國內外常見的數據庫,還要支持類似文件數據或者網絡接口數據。
是否有良好的拓展性和可靠性
企業數據量較小時,用單機存儲和分析就可以,隨著數據量的增大,單機擴展為多機,需要實現系統的線性擴展,并保持良好的系統穩定性。
是否具有優秀的數據處理能力
數字信息時代,企業所產生的數據正在以指數級增長,對于BI工具的數據處理能力要求也越來越高。所有BI工具不僅要能夠處理一般數據量時數據展示,還要實現千萬、億級甚至更大數據量數據的秒級響應。
產品迭代能力是否出色
產品迭代速率對于企業級工具也是一個重要考察因素。市場需求調整日益加快,技術更迭也日新月異,產品功能與性能的升級周期越來越短。只有產品自身及時更新才能滿足市場以及客戶的需求。
是否有完善的幫助體系
敏捷BI的特點之一便是簡單易用,用戶的學習成本較低,能夠在短時間快速上手實現數據分析。但是不同的BI在產品交互、操作邏輯上不盡相同。而且再易用的產品,一旦功能龐大,學習成本就不可避免的會上升。那么完善的學習手冊、教學視頻,以及幫助通道將大幅度降低學習的難度與時間。
BI工具的選型需要綜合考慮產品特性,除此之外,也要根據企業自身的需要,考慮體驗效果等方面的標準。總體來看,選擇產品功能完善、產品能力突出、服務體系健全的BI工具,才是最適合企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