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邊緣側迎春天 商業化提速
2019-01-24 08:46:50
次
每一年開春,我們都希望捕捉風的軌跡,希望可以順勢而為。人工智能(AI)作為ICT領域最熱門的技術之一,在2019年會吹什么樣的風?資本是真的冷了還是方向變了?有哪些不可預測的變量?有哪些關鍵難點需業界應對?大規模應用會在哪里引爆?這些成為關注點。
5G帶來最大變量
今年,ICT領域最大的動力來自5G,它將帶給所有領域巨大的沖擊。筆記俠公司CEO柯洲認為,5G給人工智能領域帶來的最大變量是使邊緣智能產業迎來發展的春天。
根據IHS數據測算,邊緣側人工智能市場需求在2018年開始爆發,從2017年的4億美元增長至2018年的19億美元,預計2019年的增長率將超過400%。其中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等市場規模最大。預計到2019年,更多人工智能應用和產品將部署于網絡“邊緣側”,實現更低延遲性、更低能耗、更小體積和更低成本的人工智能技術應用路徑。
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所長、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安暉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今年,邊緣智能成為人工智能應用布局的創新方向。隨著人工智能應用的不斷擴展,定位于數據中心等云端的人工智能應用普遍存在著功耗高、實時性低、帶寬不足、數據傳輸安全性較低等問題,人工智能將逐漸從云端向邊緣側的嵌入端遷移。邊緣智能對算法的要求相對成熟,邊緣智能的人工智能計算將成為重點產業創新重點領域。例如,在對實時性有嚴格要求的工業環境下,邊緣智能將成為工業物聯網得以實施的重要條件,目前已有越來越多的硬件廠商開始提供邊緣服務器、智能網關等邊緣處理的強化產品。
IoT和邊緣智能將成為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詞,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人工智能事業部負責人沈向洋表示,無處不在的計算、無處不在的智能將深遠影響整個世界,IoT正在加速構建下一代多感官和多設備體驗,這些體驗將更多地以人為中心,IoT會給我們帶來下一代由人工智能驅動的無限商機。
商用化進一步提速
人工智能芯片創業公司地平線的創始人余凱說:“最近地平線收到了好多簡歷,大多數來自那些破產公司的人士。”關注人工智能的VC今年變得理性,資本退潮開啟了AI創業者的“至暗時刻”。
超深度計算發明人顧澤蒼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資本對于AI的投資因為經濟形勢影響而有所降溫,由盲目投資變成理性投資,人工智能的公司也會因此而兩極分化。多數務虛的創業團隊被淘汰,大浪淘沙所剩下的創業團隊會爆發性成長。
資本的寒意卻無法阻擋真正AI實力派自帶陽光的加速發展。AI已經走出了實驗室進入商業化部署。“一個新的產業正在創建,今年,AI的產業化將進一步提速。”浪潮人工智能&HPC事業部總經理劉軍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說。包括百度等這些在人工智能領域有更多投入和更多積累的公司,其商業化AI平臺、AI技術和AI工具將進一步加快商用化成熟。“在去年,我們發現來自AI推理線上應用計算設備的增長率已經比來自AI訓練的增長率高很多,意味著AI已經走出實驗開發階段,進入線上商業化的部署,這個趨勢在2019年將進一步加強。”劉軍說。
AI會從“窄”變“寬”
IBM研究院表示,下一波基礎人工智能技術,將帶領我們從今天的“窄”AI步入“寬”AI的新時代,從而在開發人員、企業使用者和最終用戶層面解鎖技術的潛能。“寬”AI的特點是能夠更廣泛地學習和推理,整合不同模式、不同領域的信息,同時更具有可解釋性、安全性、公平性、可審計性和可擴展性。在2019年AI行業將有更大的進步,呈現出三大趨勢。其一,因果關系將越來越多地取代相關性。今天的大部分人工智能方法基本上都是基于相關性而缺乏對因果關系的深刻理解。新興的因果推理方法使我們能夠從數據中推斷出因果結構,有效地選擇干預措施來檢驗推定的因果關系,并通過利用因果結構的知識做出更好的決策。在2019年,因果建模技術將成為人工智能世界的核心參與者。其二,值得信賴的人工智能將成為焦點。去年,許多組織通過建立道德咨詢委員會來應對數據泄露和消費者隱私問題,增加了對“信任支柱”(算法公平性、可解釋性、穩健性、透明度)的研究投入,以及為社會福利部署AI做出了更多的努力。在2019年,將看到這些努力會成為公司如何構建、訓練和部署AI技術的核心。進一步轉化為實際產品和平臺。其三,量子可以為AI提供幫助。2019年,我們將看到量子實驗和研究的加速牽引力,以及量子計算如何在訓練和運行AI模型中發揮作用等方面的新研究。量子算法的核心要素是通過可控的糾纏和干擾來利用指數子空間。隨著人工智能問題的復雜性不斷增加,量子計算可能會改變我們處理AI計算任務的方式。
顧澤蒼表示,在新的一年,人們開始意識到在未來較長的時間里,在沒有新的數學理論產生的階段中,具有基礎理論支持的,可以廣泛地解決通用性應用問題的概率模型的機器學習,將成為人工智能的主流算法。在自動駕駛控制理論上,是新的“機智獲得”全新的自動控制理論產生的一年。真正的L4以上的自動駕駛汽車再也不是偽命題。
賽迪智庫電子信息產業研究所、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王哲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鏈條正在逐步形成,在2019年這個鏈條將進一步完善。去年,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相關企業為2000家左右,預計到2019年,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鏈條關聯性、協同性將顯著增強,人工智能產業協同能力將進一步提升。
實體經濟場景搭建應用舞臺
如果用戶不接受、不能夠進入人類的生活場景、工作車間,那么AI產業發展再快、再激情彭拜,其“滿腹的雞血”也只能“化為烏有”。去年,我們看到曾失去往日輝煌的德國西部鋼鐵之城杜伊斯堡市,因與華為的合作利用AI和大數據而讓城市變得智慧而充滿活力。騰訊覓影AI輔診引擎從而輔助醫生診斷、預測700多種疾病,到基本涵蓋醫院門診90%的高頻診斷。蘇州的保利協鑫利用人工智能來進行生產現場管理,大幅提升良品率,這個年銷售200億元的企業,良品率提高一個百分點,節約的就是1億元。
而在2109年,我們看到的趨勢是:“將有越來越多的傳統企業采用AI。”劉軍表示,金融、電信、制造業、醫療、電力、石油等更多行業用AI來幫助完成整個產業的創新,AI產業是一個萬億級的產業,現在整個生態,整個的玩家的秩序還沒有建立,需要開放共同的合作。
安暉表示,預計到2019年,人工智能將通過與云計算、醫療、物流倉儲、政務國防、隱私數據保護、衛星數據處理、網絡安全、體力藍領、農業、自動駕駛、金融服務、企業管理、材料科學等各種行業領域的深度融合,加速塑造新的社會經濟形態,人工智能在保障改善民生、社會治理等方面將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醫院等創新智能服務體系建設將更為完善,場景化、融合化將成為人工智能產業發展新特點。
普華永道預測,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為全球GDP帶來14%的增長空間,即15.7萬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其中中國的GDP增長規模為26%,北美的GDP增長規模為14%,為全球受到人工智能帶動效應最大的地區。截至2018年初,我國人工智能核心產業規模達到180億元,帶動相關產業規模達到2200億元。
中橋調研咨詢高級分析師郭平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談到,不久前中橋調研咨詢曾做過一個調研,很多客戶表示,他們部署AI希望放在共有云上,從2019到2020年重點是AI和IoT,混合云和多云將是未來用戶選擇的主要趨勢。如果說上云是推動AI規模化應用的重要基礎,而從上云的角度看,中國傳統產業“上云”仍任重道遠。
安暉表示,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剛剛起步,相關技術部分應用場景可能面臨激濁揚清的淘汰機制。例如,近幾年涌現出數量眾多的消費級無人機、服務機器人企業,但產品普遍水平較低、功能雷同。與此同時,支持應用落地的人工智能商業模式尚需探索。英特爾的一份調查顯示,全球有百分之46%的公司制定了與AI相關的發展計劃,但真正得以落地的只有4%。要推動AI落地,依然有很長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