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煤炭集團是一個擁有20余家子公司、在崗職工2萬多人的大型能源集團,下屬有省內及省外數10對生產礦井,是全國煤炭行業的佼佼者。在集團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中,IT 應用場景日益繁雜。如今,跨業務、跨部門以及跨系統的業務需求迫切程度與日俱增,給集團的數字化管理也帶來了不小的挑戰,其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的有以下幾方面:
01、跨部門業務數據無法互聯互通,業務之間關聯性差。如:采購部門和財務部門對齊一份合同信息前后大約需要一周時間。
02、經營管控過程中大量的數據統計、匯總需要人工處理,工作量巨大,每年要花費一個月時間做年終匯總等相關工作。
03、同一實體在不同業務系統存在不同的編碼規范,導致“一物多碼”,如一個設備有五套編碼,導致無法正確統計企業內設備的真實數量。
04、數據缺乏有效的管理機制,如缺失物料停用管理手段,生產計劃未基于最新的物料清單進行,從而造成庫存積壓。
在國家數字化與智能化戰略轉型的引領下,聚焦于企業的業務戰略達成及問題解決,集團開展了主數據管理工作,并建設了主數據統一管理平臺。統一分析維度、拉通業務數據,顯著提升了集團業務流轉的整體效率、降低了運營費用,如:
1、合同主數據標準統一,相關業務進行線上流轉,橫向數據貫通后相關業務辦理時長縮短50%;
2、財務主數據與業務主數據打通,近上千條原始采購設備單據實現自動流轉并將單據即時推送至財務系統,減輕約70%的數據填報工作;
3、物料主數據實現”一物一碼“的管理,有效消除近60%的重復物料記錄,盤活了呆滯庫存達數千萬元,減少了物資采辦需求量數億元,降低了整體的庫存管理成本;
4、確定主數據責任管理機制,減少了設備資產在不同組織下重復維護的工作量約20%,從而增加設備可用率30%,顯著降低了設備管理的投入費用;
該煤炭集團在主數據管理上取得了顯著成果,那么他們究竟是如何實現的呢?
煤炭行業主數據管理的痛點
煤炭行業與電網、石油等信息化建設起步較早的行業類型相比,在主數據管理中面臨著以下痛點與挑戰:
01、煤炭型集團獨有的管控模式:
煤炭集團對子公司的管控模式為戰略管控,特點是“抓大放小”,集團主要關注整體的戰略規劃、績效考核等工作,很少干預子公司的具體日常經營活動。煤炭生產、倉儲、發運等業務流程由子公司及礦端管理,相關業務主數據缺乏統籌管理與運營監控,集團無法開展及時有效的管理措施。
02、煤炭型集團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
集團、子公司各業務系統建設路徑不一致,從而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業務豎井,比如OA、HR、PLM 、CRM、ERP、MES等系統都存在信息化建設程度參差不齊的現狀。
03、集團、子公司兩級不協同:
目前集團存在集團、子公司同一業務未實現縱向對齊的問題,諸如采購、結算、供應等環節有多套重復流程,擴大了業務周期;
04、可借鑒經驗少,主數據難識別:
缺乏可參考的數據標準,對主數據的識別存在不準確、效率低的問題。
業務驅動的主數據管理解決方案
為了解決主數據建設中的諸多問題,某煤炭集團采用了美林數據提供的以業務實際為導向的主數據管理解決方案:
方案1、統一標準,循序漸進
針對集團的管控模式,本方案提出由集團統一制定并發布通用的主數據標準,各子公司(礦端)在遵循這些通用標準的基礎上,補充并維護各自業務相關的主數據標準,分階段逐步實現集團數據標準的統一。

方案2、統一框架,“因地制宜”
針對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的現狀,以主數據標準管理為基礎,根據業務歸口部門的信息化水平,設計不同的主數據接入、維護和管理的融合方案。
對于“數據歸口部門單一”的情況,倡導以業務為導向制定標準。通過清洗集團級業務系統的數據,并與主數據管理平臺實現對接,從而確保數據的同步更新。
對于“數據歸口部門不唯一,且無業務系統”的情況,倡導統一維護、統一審核的機制。通過主數據管理平臺進行統一的新增、維護操作,并設立標準化的流程進行審核與發布。
對于“數據歸口部門不唯一,有多個業務系統”的情況,倡導以業務為導向制定標準。各業務部門在主數據管理平臺上新增和維護各自所需的主數據,隨后由指定的業務主管部門進行統一審核,并在審核通過后發布。

方案3、統一運營,兩級協同
針對業務不協同問題,建立符合集團需求的標準化組織、管理制度及流程體系,實現制度統一、協調一致和運營集中管理,從而有效解決落地過程中的溝通協調難題,高效開展統一采購、統一結算、供應鏈管理、合同管理及項目管理等業務。
方案4、AI賦能,增強治理
針對主數據落地實施過程中標準識別效率低下的問題,使用美林自研的智能化主數據識別算法,高效評估和標記主數據表,為標準制定者提供有力支撐,從而顯著縮短企業制定主數據標準的周期。
美林數據作為該項目的承建廠商,為該煤炭集團提供從數據采集、清洗、整合到分析應用的全鏈條解決方案。這一方案有效提升了企業的數據質量和數據價值,為煤炭企業的數據標準化和信息化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因此贏得了集團的高度贊譽與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