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管理制度及規范不全吧,還有XXX、XXX……
不貼近我們企業數據管理的實際情況,太通用了!
是不是實際的角色職責啊,要能指導落地。
企業大都認識到開展數據管理工作,需要配套相關的數據管理制度及規范。在大部分的數據中臺項目、數據治理項目中,有一部分的咨詢工作是與企業一起完成數據管理各項工作的制度及規范建立。有些企業在編寫了20多份數據管理制度及規范后,開始組織數據管理人員、業務人員、信息化人員等進行評審,過程中總會存在“全了沒有”、“通用”、“不落地”等疑問。
總體框架
數據管理制度及規范是組織開展數據管理工作的保障,也是治理中的“治”所說的“章法”。信通院發布的《數據資產管理實踐白皮書V6.0》中將數據資產管理制度體系分成了四層,分別是組織級數據資產管理總體規定、管理辦法、實施細則和操作規范,內容側重點如下:
?總體規定
從數據資產管理決策層和組織協調層視角出發,包含數據戰略、角色職責、認責體系等,闡述數據資產管理的目標、組織、責任等;
?管理辦法
從數據資產管理層視角出發,規定數據資產管理各活動職能的管理目標、管理原則、管理流程、監督考核、評估優化等;
?實施細則
從數據資產管理層和數據資產管理執行層的視角出發,圍繞管理辦法相關要求,明確各項活動職能執行落實的標準、規范、流程等;
?操作規范
從數據資產管理執行層的視角出發,依據實施細則,進一步明確各項工作需遵循的工作規程、操作手冊或模板類文件等。
實際組織在落地時,一般也遵循“由總到分”的策略執行,有的也按照“總體規定/總綱→各職能域管理規范→管理辦法/操作細則/考核細則”等建立自己的體系。
數據管理制度及規范體系一次性建設完成,是很多組織的項目負責人比較理想的目標,甚至希望在一個規劃項目、咨詢項目中,出一套適合企業、指導企業落地的數據管理規范體系,是不太現實的。因為數據管理從來都不是一個項目,而是一項長久的組織業務。一種較為推薦的組織做法是,先初步確定一個企業數據管理的總體框架,分步分階段圍繞業務問題開展數據管理提升工作,并輸出本階段落地需要的數據管理規范及細則等。
建設誤區
很多企業在建設數據管理制度及規范過程中經常會陷入以下幾大誤區:
01、未開展相關職能域具體的數據管理工作,先編寫了規范
某組織以企業運營管控分析為主的項目中,主要數據工作是采集、開發、指標構建及BI可視化看板展現;組織的項目負責人提出要編制元數據管理規范、數據標準管理規范、數據安全管理規范等,這些規范的輸出質量無法評判,其落地性更是無從談起。
02、在數據管理相關組織及角色尚不明確情況下,編寫了規范
各職能域的管理規范中,都會提到相關職能及分工、各事項的規范,這些職能由誰承擔呢,通常組織都會先成立相關的管理組織(虛擬/實體均可)并設定崗位來明確職責要求。很多組織的數據管理職責都是由信息部門兼任的,在沒有明確的數據管理組織和崗位的情況下,編寫的管理規范落地性都不強。
03、為了有一套數據管理制度及規范,而建設的規范
對于初期開展數據管理建設的組織而言,也有這樣的誤區,認為“治理”就是正確的做事,所以需要先把管理規范體系都定出來,再逐步的開展活動。也為了有一套數據管理規范,在數據管理工作開展之初,就制定了十幾份、二十幾份管理規范,以便后續工作使用,是不太建議的做法。
04、未得到領導層的足夠重視,規范形同虛設
數據管理工作的開展,需要調動的已經遠遠不只信息部門、數據部門,更要調動業務核心骨干人員提出業務需求、甚至開展數據梳理、標準制定及確認工作等;數據工作的開展,說到底是數據的變革,更需要領導層的關注和支持。
破局之道:以用促建
數據管理制度及規范建設三步曲,助您搞定實操性、落地性的管理規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