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手用工荒,右手培養難,大數據人才從哪來?
2021-03-15 14:41:06
次
大數據、數據分析、算法工程師、數據挖掘工程師、可視化工程師……這些崗位常年穩居各大招聘網站的榜首位置?隨便哪個網站,各類崗位需求都在10萬+以上,且薪資普遍高于其他崗位類型。
大數據相關崗位招聘難,已經是業界的普遍共識。
1、大數據人才缺口將長期存在
當前大數據相關崗位招聘,已經不是IT、信息化企業的專屬,隨著各領域企業數字化轉型不斷推進,大數據、數字化人才需求將更加廣泛。“數字經濟"、"數字化轉型"在剛剛落幕的兩會期間被頻繁提及,政府報告中明確提出“建設數字中國”,這又將加劇大數據人才的需求與爭奪。
各行業人才報告、產業發展報告中,“大數據”、“數字化人才”供給不足已經成為屢見不鮮的話題。
大數據人才供需情況
根據LinkedIn、賽迪智庫、拉勾網等機構的統計結果,大數據時代下的數據人才總體缺口呈現加劇增長狀態。近3年,數據人才缺口在以每年50萬人增加。預計在2022年,相關大數據專業高校畢業生大規模進入就業市場后,整體缺口增速會有所放緩,但這一缺口仍會長期存在。
隨著大數據、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成熟,產業應用不斷深化升級,數字經濟發展逐漸進入快車道,大數據產業人才需求將更加迫切。
2、高校大數據人才培養與業界需求差距明顯
大數據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產業規模逐年擴大,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陣地,高校在人才培養中肩負重責。
教育部積極行動,加大專業供給側改革力度,以大數據相關專業為例,從2016年起本科院校陸續批準建立“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數據計算及應用”等相關大數據專業,累計建設院校近八百多所。
同時深入推進“新工科”建設、大力實施產學合作協同育人項目……多措并舉,推動高校教學改革、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保障。
隨著大數據產業的不斷發展,行業人才標準、崗位技能要求也不斷完善。2021年2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聯合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了《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該《標準》對“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進行了明確的職業定義,對崗位類別和技能評價標準進行了詳細劃分,產業成熟度不斷提升。
反觀高校人才培養,雖然新學科、新專業設置越來越多,但是有特色、標準化人才培養方案暫未形成。通過對不同層次300多所院校人才培養方案分析,雖然Python、機器學習、大數據可視化、數據挖掘等課程在核心專業課中都會被提及,但是雙一流、普通本科、應用型本科等人才培養方案無太多差異,實踐、實訓課程課時不足,人才能力培養與行業人才標準差距明顯。
3、我們該如何培養大數據人才
一邊是產業高速發展及人才缺口的不斷增長,一邊是高校人才培養標準和方法的缺失。高校如何結合自身現狀,充分發揮現有優勢,在專業建設、學科發展過程中,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培養符合行業發展需求的高素質大數據人才,是高校在新學科建設工作中一直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 課程體系如何規劃?通識、核心、專業、個性、實踐五大課程體系如何規劃?
- 師資從哪來?多學科交叉、注重實踐應用,理論扎實、實踐經驗豐富的老師從哪來?
- 實驗條件如何建設?扎實的專業基礎教學、認知實習、集中實訓、項目科研如何聯動發展?
新學科、新專業建設過程中最常見的三個問題,高校該如何應對?
4月28日,高校代表、行業專家、大數據企業代表將在西安共聚一堂,以“New Way New Talents”為主題,共同探討數字經濟時代“高質量大數據人才培養”的新思路。
屆時,高校代表將分享新學科建設中遇到的困難與應對之法;
數字化行業專家為您剖析最新數字經濟、企業數字化轉型的新趨勢;
知名大數據公司代表從自身用人標準出發,解讀大數據人才能力地圖;
美林數據也將依托豐富數字化轉型服務經驗與高校大數據人才培養實踐,分享大數據人才培養新思路,同各位與會專家、老師共同探討如何打造“高質量人才能力成長平臺”,助力高校大數據人才培養。
如果您對大數據人才培養有想法、困惑、方法、經驗,歡迎您參加本次大數據人才培養“New Way New Talents”專題研討會,相信您一定不負此行!
席位有限,預約從速